守恭公略傳
裔孫 黃朝琴 敬書
裔孫 黃朝琴 敬書
守恭公為温陵名宦之後 唐高宗年間入閩 卜居泉州 開闢荒地遂成巨富 妣司馬夫人初生四子曰經曰綸綱曰紀 公為人慷慨 樂善好施 某日突來一僧懇求獻地建廟 公慨然應諾 問需地若干 僧展袈裟而告 公曰施主喜諾只需袈裟所覆範圍足矣 實則佔地已數千坪矣 遂建一廟極其莊嚴顏曰開元寺 寺中建有檀樾祠奉祀公之祿位以誌獻地之功 其後僧復進言勸公使四子分居各地 必能繁衍瓜瓞綿延 公果將四子分散以長經公分居南安 次綸公分居惠安 三綱公分居安溪 四紀公同安 號稱四安公焉 祖妣司馬夫人後復生一子分居紹安 稱五安公 開元寺建成後常見紫雲蓋頂 故又稱紫雲寺 即紫雲黃姓開基之由來也
香公略傳
裔孫 黃少谷 敬書
裔孫 黃少谷 敬書
香公字文疆 東漢江夏安陸人也 九歲失母事父至孝 夏日扇枕席 冬則以身溫被 鄉人稱為孝子 博通經典 能文章 精究道術京師 譽曰天下無雙江夏黃 童年十二除郎中肅宗治公詣東觀讀所伴讀 旋告休歸里後治詣安福殿言政事 林尚書郎數陳得失獎賞有加 永光四年於右丞旋遷尚書令 後調東郡太守上疏力辭 帝惜英才留為尚書令 增俸二千石賜錢三十萬 遂綰樞機權重一時 而公愛惜民命 心存匡濟 又曉習邊事衡量軍政 咸得其宜 帝眷日隆 延光元年遷魏郡太守 值旱潦饑 年分俸贍負祖妣鄭氏詔封一品夫人 公享壽八十有九 歿後俱葬安陸源口 鳳形公生子二長瓊公字世英次瑰公 瓊公官至尚書僕射 遷太尉封祁鄉侯 瓊公之孫琬公官至豫州牧封關內侯 一門顯貴百世流芳
歇公傳略
裔孫 黃季陸 敬書
裔孫 黃季陸 敬書
歇公黔中人也 博學多才 初仕周繼 仕楚頃襄王拜為太僕 當秦昭王命白起聯韓趙伐楚 因公有辯才使說秦王止強秦伐楚之兵 解楚之危 又傅太子完質於秦 留十六年密謀逃歸及頃襄王崩 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 拜為丞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土地十二縣 因城故吳墟築為黃堂吳墟者今之蘇州也 凡廿餘年養士三千人其上客 皆躡朱履祖妣江氏生子十二居府城南 繼娶甘氏生一子 公歿後奉勅葬於鄂州江夏縣黃鶴鄉仁義村去城十三里 至今墳墓猶存 凡我江夏黃姓宜奉歇公為始祖也
霸公傳略
陸軍中將 黃珍吾 敬錄
陸軍中將 黃珍吾 敬錄
霸公字次公 河南淮陽人 好學善文 為人外寬內緊 漢武帝時入宦途以其廉能遷河南丞 及宣帝登基召為廷尉 正數決疑獄調陛穎川太守力行教化實施仁政 民心大悅 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 治稱天下第一 天子下詔褒揚賜爵關內侯 旋拜京兆尹丙寅歲為右丞相 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戶 祖妣陳氏生四子曰矯宏叔季 誥封一品夫人著書鳳凰集問世 歿浚來勅葬大交山 鳳形六御製碑文象讚 世稱漢朝名臣
道周公傳略
族胤末陸軍一級上將 台灣省政府主席 黃杰 敬書
族胤末陸軍一級上將 台灣省政府主席 黃杰 敬書
道周公字幼平 明天啟二年壬戌進士 嘗讀書於銅山石室中學者稱為石齋先生 邃於經術又明天玄曆數皇極諸書工詩人善書畫 為九十五世祖久盛公派下 世居閩之詔安及公顯貴一家漳浦 崇禎初官右中允剛方嚴介不畏權倖 嘗疏剌周延儒溫體仁又劾楊嗣昌等被構戍廣西艱遠 李自成隱京師福王監國而京召為禮部上書 南京破從而於衢州拜武英殿大學士自往江西徵集義旅與清兵戰於婺源 兵敗被執不屈死節義為世所稱 著有易象正太函經洪範明義諸書
峭山公傳略
裔孫 黃啟瑞 敬書
裔孫 黃啟瑞 敬書
峭公號峭山字實郎 福建邵武人也 生於後晉天福元年丙申歲年三十 登宋乾德三年進士娶官吳鄭三夫人各生七子所謂三妻廿一子者是也 以詩遣諸子散居江浙豫章嶺南各地 年六十六歸隱林泉 八十七歲元豐五年追贈太子少保賜謚文烈 宋明道二年逝世享壽九十有八 勅葬邵武鶴藪之原 遺囑几諸裔孫能念遣子詩者即請升堂 無詩亦是歇公後裔不可以簡慢待之 其詩曰 駿馬匆匆出異方 任從勝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 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 晨昏須薦祖宗香 蒼天永庇誠吾願 三七男兒總熾昌